模块儿化的IT架构
: SN1597044955
: 2020-08-10
柔性化生产
: SN1597044994
: 2020-08-10
基于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 SN1597045025
: 2020-08-10
生产流程变更的虚拟验证
: SN1597044627
: 2020-08-10
3月18日上午,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罗晖、项目合作处处长鲁萍丽、战略规划处副处长王妍一行调研我院, 江苏省科协国际部部长吕家勇和调研员杨红梅全程陪同,我院执行院长帅立国主持接待。
罗晖主任一行首先考察我院展示培训中心,了解我院工业4.0产线建设情况,随后,帅立国向罗晖主任一行汇报了我院的建院背景、科技孵化及国际交流活动情况。座谈交流期间,罗晖主任对我院国际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中德院如何围绕“改革创新再出发”给出了建议。罗主任强调,中德院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优势,建设国际技术推介和转移平台,坚守自主研发与创新,着力打造国际型人才创业基地和人才企业加速器。
罗主任的现场把脉问诊和精准定位为我院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对我院如何依托中科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7月18日~19日,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智能制造系列培训第二期“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实践”在我院培训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20家企业的22名高级管理人员参加,新颖的授课形式和互动式实践环节给各位企业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本次培训课程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IPK研究所开发,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IPK研究所的6名德方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并授课。主要面向企业负责特定业务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严肃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员既能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接受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理论课程,又能结合实操,在具体场景中学习流程优化,体验生产升级、绩效提升、流程导向、跨学科合作及容错文化。从而赋能企业管理者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和评估企业高层管理的数字化升级能力。
培训首日,德方专家以乐高积木模拟传统电动工具企业产线,让参训者亲身体验传统企业生产过程,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现场验证。然而,按照学员固有经验进行的产线调整,绩效并未达到预期。随后Thomas Knothe教授讲授了技术导向的工厂设计和业务流程优化方法,通过“反馈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员发掘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根层的流程问题,让学员全面理解工厂在技术、流程、组织与IT等不同维度进行全局优化和流程再造的方法。资深专家Burkhard Schallock则讲解了有效使用并实施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为学员更好地进行绩效控制与管理打下基础。
培训第二天,学员以分组对抗的方式自主执行产线的重新设计,以一体化流程模型为导向针对工厂规划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最终,两组都在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成本收益和员工参与层面有了较大的提升。Thomas Knothe教授对培训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在提问环节为学员认真解答了其所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在参观了我院展示培训中心后,本次培训圆满落幕。
学员评价
“教学互动性强,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提高了效率。”——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蒋玉萍
“新颖的教学方式(LEGO)适用于制造业流程建立、完善,帮助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员工协同工作,从价值流方向识别瓶颈和浪费”——无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陆徐海
“别具一格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江苏宏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陈国强
“针对智能工厂提出的KPI绩效指标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滁州兴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武昌兵
“课程总体效果较好,逻辑清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场教学内容丰富,提供了很多的交流机会”——安徽旭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杨波
“现场互动交流氛围很好,外教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很容易接受,接待人员热情、安排周到,非常满意!”——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许昌宇
现场花絮
8月13日下午,国电南瑞集团发展部主任杨仪松及工业事业部副总经理柳涛、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处处长袁飞一行访问我院,董事长李江和执行院长帅立国陪同客人参观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主导建设的工业4.0展示培训中心,并进行了深度技术交流。帅立国院长向到访嘉宾汇报了我院建院背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概况,以及研究院发展思路。南瑞集团杨主任指出南瑞集团产业链与中德研究院契合度高,项目和技术层面合作空间巨大,柳副总经理进一步提出南瑞中德公司在传感器和中控平台等方面存在深度合作需求,建议双方近期能够多互动交流,争取尽快落实部分合作项目。
李江董事长对杨主任一行造访我院给予指导,以及南瑞集团对中德研究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双方尽快借力德国专家团队深化合作,为南瑞智能制造车间及示范基地建设做出贡献。
10月9日上午,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启动仪式在南京市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樊金龙等领导共同启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江苏分会场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发布第二批40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随后樊金龙为8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授牌。我院董事长李江作为省双创示范基地代表之一,受邀参加授牌仪式。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
我院充分整合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资源,通过发挥展示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与应用中心和孵化中心四大智能制造中心的平台优势。致力于在企业项目合作、国际技术转移及应用、产业培训、标准化制定、产业孵化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合力打造一流智能制造双创平台。
开篇语
新时代,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更是强国梦的脊梁。
中国制造正从“制造”向“智造”再到“创造”转型升级。各行各业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破浪前行中迸发创新的力量。
今起,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推出特别策划——“了不起的制造”,深度对话行业翘楚,记录中国制造企业从追随、赶超到领先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遍布荆棘,制造业的先行者们正以奋勇逐浪之姿、比肩云霄之势,开辟中国制造的“新境界”。
日前,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编辑的《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无锡卷)发行,这是江苏隐形冠军系列的的第一卷。
何为隐形冠军?20世纪末,世界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提出“隐形冠军”概念: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出身德国的赫尔曼表示,德国制造崛起的秘密就在于隐形冠军企业。到2015年,他研究了全球2734家隐形冠军。其中,德国1307家,占到接近一半;中国68家,占比不足3%。
当前,工业大国的政府和企业们都在积极推动本国的制造业升级。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推出“工业互联网”、中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对年轻的中国制造来说至关重要。
在此形势下,隐形冠军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外兼修,破解“大而不强”窘境
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批评为“大而不强”。我国拥有最齐全的工业生产门类、最庞大的工业生产体量。当下,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隐形冠军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先锋作用。
“隐形冠军企业大多是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某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最终产品提供关键性材料、部件或者生产工艺,其精细化水平决定了所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带动行业的竞争意识。”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苏)执行院长帅立国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
近年来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加速成长,不断涌现。自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已经公布了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名单,涉及制造业企业五百余家。根据评选要求,单项冠军企业的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需要位居全球前3位。
但是,与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相比,现阶段我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帅立国表示,打破这样的局面,既需要外部引导,也需要内部发力。
一方面,正向引导是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大引擎。资金、资源、荣誉等激励政策,不仅会引导大多数企业更加“聚焦”主营、专注细分赛道,也会促使市场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成长的营商环境。而树立行业标杆也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竞争意识,刺激企业对产品品质的追求。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因此,以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中小企业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正确的内在价值观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义乌小商品市场供给着全球圣诞用品市场上约80%产品,中国船企承接着全球近70%的新船订单,美国95%的国旗由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更迫切地需要以精益制造和匠人精神,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内在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和除价格优势以外的其他竞争力。
“成为隐形冠军需要长时间的钻研,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都需要一份坚持和专注。依靠价格战洗掉竞争对手,终究不是长远之策,企业只有把价值观放在利润之前,重视技术、钻研技术,才能真正占据行业领头羊地位,获得市场认可。”在帅立国看来,行业参与者对于工匠精神的普遍认可,将是中国制造不断前进的内在推动力。
江苏大地,隐形冠军沃土
说起制造业,不得不提起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以1.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3%的生产总值。
作为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祥地,江苏制造“家底”殷实,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3%左右。截至2018年,江苏制造业的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全国超过1/5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于“江苏制造”。
帅立国表示,江苏地区不仅制造业产业基础扎实,还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
江苏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2018年,全省人力资本投资额超过1.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5%,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250万人,人才贡献率接近40%。
截至2017年末,江苏拥有两院院士10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8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496人。截至2018年,全省研发人员约79.41万人,是2010年的1.96倍,年均增长8.7%。
与此同时,江苏的中考制度分流了大量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壮大了“蓝领”队伍,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操作型高技能人才,这是制造业发展的必备资源,也是隐形冠军培育的根基。
而在科技资源方面,2018年全省共申请专利60.0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9.88万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技术竞争力分析显示,我国全球领跑的219项技术中,有33项在江苏,占全国的15.1%。
“所谓培育隐形冠军,并不是为了培育数量有限的隐形冠军企业,而是培育肥沃的土壤,以此推动企业形成精品意识,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形象。”帅立国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隐形冠军是由有形市场自然形成的,并不是培育得来。水好鱼自肥,只要有合适的环境,隐形冠军企业自然层出不穷。
为了培育沃土,江苏制造业内外兼修,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企业素质、推进产业集群、落实惠企政策等多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塑造隐形冠军成长的最佳环境。“我走访过1000多家企业,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在背后的影子。为了帮助企业把产品做好,江苏政府一直在设法提供好的资源。”
帅立国表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每年组织开展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申报工作,以引导中小企业走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打磨产品品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定期评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以提高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待遇,发挥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传授技艺和实现绝技绝活的代际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类似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这样的应用研究机构,更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资源,将欧洲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国,辐射长三角,帮助企业在全球范围对接最需要的技术和人才。
新时代,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更是强国梦的脊梁。中国制造正从“制造”向“智造”再到“创造”转型升级。各行各业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破浪前行中迸发创新的力量。
今起,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推出“了不起的制造”特别策划,深度对话行业翘楚,记录中国制造企业从追随、赶超到领先的发展之路。(新华日报财经 陈娴 高雁南)
原文链接及视频地址:http://xhfmedia.com/newsdetail.htm?id=2006020053&channelCode=1&uid=
第二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简介:第二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中国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于 2017 年 12 月 6 日--8 日在南京市举办。本届会议将按照大会既定愿景,在第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合作发展机制建设,以“聚·融·创·变”为主题,创设智领全球嘉年华、智领全球高峰会、智领全球博览会 3 大品牌活动。大会将邀请世界智能制造发达地区权威机构、知名高校、引领城市和领军企业代表担任论坛演讲嘉宾;构筑嘉年华平台,广泛征集各类主体自办主题活动、参与对接活动;升级展览展示,优化布局设计,吸引智能制造领域服务提供商、设备生产企业和用户制造企业进行现场展示和交流。
届时,我院将参展并参与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融合创新与发展论坛”。
主题论坛:
时间&地点
时间:2017年12月6日 13:30 - 20:00
地点:南京华泰万丽酒店
大会:
时间&地点
时间:2017年12月6日 -2017年12月6日
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5月14日下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国际研发社区暨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项目签约仪式在镇江新区举行,由镇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薛峰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以及我院董事长李江、院长帅立国等出席签约仪式。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此次签约的项目,水平层次高、创新要素浓、带动作用强,既符合全省开放创新国际化和苏南区域创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非常契合镇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必将对镇江产业强市和高质量发展起到加速和推动作用,也将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创新国际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我院执行院长帅立国在签约仪式上做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介绍并代表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与镇江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06/10 09:46:23
2021/03/18 13:47:03
2019/07/22 10:00:33
2020/05/26 12:06:02
2020/08/13 13:34:53